2023 年底,中国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2.96 亿人,占总人口的 21.1%。中国已快速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,养老问题日益凸显,“银发经济” 也成为热门话题。日本作为超级老龄化国家,早在 1994 年就达到了我国现在的老龄化程度,比我们早了 27 年,在养老产业方面有诸多经验。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日本企业是如何抓住 “银发经济” 机遇,发展养老产业的,相信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。
日本老龄化现状与应对策略
日本老龄化问题严重,劳动力短缺、医疗和养老负担加重、养老金系统压力大等问题接踵而至。为应对老龄化,日本自 60 年代起便开始不断尝试各种策略,虽历经波折,但也积累了宝贵经验。比如,1963 年颁布《老人福祉法》,1973 年推出 “老人免费医疗”,1989 年征收消费税并推行 “黄金计划”,1997 年提升消费税并推出 “新黄金计划”,2000 年推出 “介护保险法” 等。这些措施虽各有得失,但总体上反映了日本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的积极探索。
银发族带来的新商机
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提出 “前银发” 阶段,认为企业应将 50 - 59 岁人群作为目标客户。此外,60 岁以上 “活力银发族” 也蕴含巨大市场。大前研一列举了诸多 “银发经济新思路”,如兴趣社团商业模式、逆按揭人寿保险等。笔记侠创始人柯洲总结了日本银发经济的 10 大商业生态及模式,涵盖就业援助、老龄人交流援助 App、购物援助服务、生活自理服务、照护服务、临终关怀、医养、二手市场、金融产品、兴趣活动等领域,以及面向 “前银发族” 和 “活力银发族” 的前置服务。
永旺葛西店 G?G Mall:老年生活新选择
东京的永旺葛西店自 2013 年将四楼改为面向 55 岁以上老人的 “G?G Mall” 后,大获成功,如今老人顾客占比达七成。其成功的关键在于精准把握老年群体的需求,提供了全方位的贴心服务。
在服务细节上,考虑到老年人早起的习惯,店铺 7 点开门,设有晨练场、健身步道,还提供各类健身课程。店内张贴课程信息,方便老人参与。同时,为鼓励老人运动,还设有打卡兑换礼物和积分的活动,积分可用于楼下超市消费。
在娱乐设施方面,四楼配备了书店、咖啡店、乐器店、演奏室、运动室等,满足老人多样化的文化娱乐需求。店长表示,老年人喜爱这里的演奏活动,学习新乐器,弥补年轻时的遗憾,也带动了乐器行的生意。
超市购物方面,设计了专门的购物车,比普通购物车轻 30% 以上,有万向轮且能挂包,方便老人使用。食物以小份装为主,少油少盐、品质上乘,契合老年人饭量小、独自用餐的特点。
营销活动上,标语、早鸟折扣、“G?G 感谢日”、专属卡等定制化营销手段,增强了老人的身份认同感,吸引他们购物消费。店内音乐精心挑选,勾起老人青春回忆;卫生间设有拐杖放置处,避免安全隐患;还配备基础医疗设施,提供免费体检。
日本经验对中国的启示
日本养老院强调 “视人为人”,每个老人都有监护人,充分尊重老人的权益和尊严。这与中国部分养老院存在的区别对待现象形成鲜明对比,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。
足力健创始人张京康的理念告诉我们,老人是需求独特的 “差异化” 市场。他们深入调研老人需求,从多个维度分析老人脚型数据,研发出专业舒适的老人鞋,这种深入洞察和极致服务的精神值得企业学习。
老龄化社会下,老人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分层化。商业向善至关重要,我们应从老人角度出发,满足他们不同阶段的需求,如健康活力、轻度照护、专业医疗资源、临终关怀等。中国 “银发经济” 市场潜力巨大,超过 20 万亿的市场规模需要更专业的商业力量加入,如老年版闲鱼、老人专属社交平台、兴趣学习平台等。
中国该如何面对老龄化?
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,可能面临人口结构 “倒金字塔形” 的挑战,拖累经济增长。日本在老龄化社会进程中的经验教训,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参考。我们应积极调整,发展银发经济,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