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了养老金融发展目标,提出 16 项重点举措,以推进中国式养老事业、发展银发经济,具体内容如下:
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
指导思想: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贯彻相关会议精神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健全体系、增进福祉。
基本原则:坚持分类施策、市场化法治化、目标导向原则。
发展目标:到 2028 年养老金融体系基本建立,2035 年实现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良性循环。
精准匹配金融产品和服务
多样化服务老龄群体:为不同老龄群体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,如为自理老人增加康养娱乐金融供给,为半自理老人优化业务办理程序,为失能失智老人加大机构金融支持等。
支持备老群体规划:增强年轻群体备老意识,提供咨询规划服务,创新多元化养老金融产品。
倾斜农村养老需求:创新农村养老金融产品,提供基础金融服务,支持农村养老产业发展。
加大养老金融供给力度
完善服务体系机制:鼓励银行业建立专营机构,制定专项信贷政策。
扩大信贷投放:创新融资模式,支持银发经济各方面信贷需求,探索全产业链融资模式。
直接融资支持:鼓励银发经济企业上市融资,发挥专业机构作用,探索资产证券化。
拓展资金来源:研究创设专项债券,鼓励资金配置银发经济资产,支持保险公司参与养老建设。
健全金融保障体系
发展养老保险支柱: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,推动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。
创新商业保险年金产品:支持保险公司创新产品,推进商业保险与养老服务融合。
加强产品设计管理:创新养老金融产品,推进试点,提高理财产品流动性,提升投资管理能力。
夯实金融服务基础
提升适老化水平:优化网点布局和设施,打造适老 APP,优化支付服务和业务流程。
加强宣传教育保护:普及金融知识,规范营销宣传,整治拒收现金,保护消费者权益。
防范打击非法金融活动:防范网络欺诈,规范金融创新,打击非法集资。
完善制度保障
强化组织领导:建立工作落实机制,加强部门协作,推动政策落地。
强化政策支持:运用货币政策工具,完善监管制度,落实税收优惠政策。
强化统计监测评估:建立统计制度,开展效果评估,及时总结问题并提交报告。
以下是对该文件进一步的解读与分析:
政策背景与意义
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
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,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。金融在养老事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,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,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不同层面的需求,从资金储备到养老服务消费等各个环节,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,缓解社会养老压力。
推动银发经济发展
银发经济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,涵盖了养老服务、老年用品、老年旅游等多个领域。金融支持能够为银发经济企业提供资金保障,促进其创新发展,优化产业结构,推动银发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,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。
完善养老金融体系
目前我国养老金融体系尚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。该政策有助于整合各类金融资源,构建多层次、多元化的养老金融体系,提高养老金融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,促进金融与养老事业的深度融合,形成良性循环。
对不同群体的影响
老龄群体
丰富养老选择:自理老人可以更便捷地参与康养、文化旅游等活动,享受丰富的晚年生活;半自理老人能获得更贴心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支持;失能失智老人则在机构托养照护方面得到更多金融助力,保障其有尊严地生活。
提升保障水平:多样化的保险产品和创新的理赔方式等,为老年人在健康、意外等方面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,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。
备老群体(中青年)
增强规划意识:引导中青年群体提前规划养老资金,培养长期理财观念,增强对养老问题的前瞻性思考。
提供多元选择:根据不同风险偏好设计的养老金融产品,满足了中青年群体在不同人生阶段和财务状况下的个性化需求,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财富积累和养老目标。
农村老年群体
改善金融服务可及性:创新的农村养老金融产品和便捷的基础金融服务,让农村老人能够更方便地管理养老金,获取金融服务,提升生活便利性。
助力农村养老产业发展:金融资源倾斜推动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特色养老产业发展,为农村老人提供更多样化的养老选择,缩小城乡养老服务差距。
对养老金融市场的影响
市场主体发展机遇
金融机构业务拓展:银行业金融机构可通过建立专营机构、创新信贷产品等方式,拓展养老金融业务领域,增加业务收入来源,提升市场竞争力。如开发适合农村养老产业的信贷产品,挖掘农村市场潜力。
企业融资渠道拓宽:银发经济企业,尤其是中小企业,在主板、创业板等资本市场上市或挂牌融资的机会增加,有助于企业扩大规模、提升品牌知名度、增强创新能力,推动行业整合和升级。
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
金融产品多元化:从养老保险产品创新到养老理财产品流动性提升,从信托业务拓展到养老资管产品优化,各类金融产品将更加丰富多样,满足不同客户群体在收益性、流动性、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。
服务质量提升:金融机构在网点适老化改造、手机银行 APP 优化、支付服务改进等方面的努力,将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,吸引更多客户参与养老金融市场。
行业规范与风险防控
规范市场秩序:对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规范和对涉老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,将净化养老金融市场环境,保护消费者权益,增强市场信心。
风险管理强化:通过加强养老金融产品设计和投资管理中的风险防控措施,如建立多重风险缓释机制、规范收益平滑基金运用等,有助于提升养老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。
政策实施的挑战与展望
挑战
区域差异协调: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养老需求存在差异,如何确保政策在各地有效实施,避免区域发展不平衡进一步扩大,是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消费者教育难度:部分老年人金融知识相对匮乏,对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接受度较低,如何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,提高老年人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,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。
政策协同性:养老金融涉及多个部门,需要各部门之间密切协作,确保政策在货币政策、保险监管、税收优惠等方面形成协同效应,避免政策冲突或执行不到位。
展望
持续完善政策体系:随着养老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,政策应不断优化和完善,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。例如,进一步细化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相关政策,提高其吸引力和参与度。
技术创新融合:积极探索金融科技与养老金融的融合,如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养老资金管理的透明度和安全性,利用人工智能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等,提升养老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。
国际经验借鉴:借鉴国际上养老金融发展的成功经验,如一些发达国家在养老保险制度、养老金融产品创新、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障等方面的做法,结合我国国情,探索适合我国的养老金融发展路径。
该政策为养老金融发展绘制了蓝图,对推动我国养老事业和银发经济
发展具有深远意义,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各方共同努力,克服困难,以实现政策目标,让老年人享受更美好的晚年生活,同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
点击阅读原文,获得更多精彩内容
点个在看你最好看